海龟(海龟科和棱皮龟科物种的统称)

简介

海龟属于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虽然它们生活在水中,但和陆地上的乌龟一样,用肺呼吸,需要时不时浮出水面换气。海龟体型庞大,四肢进化成桨状的鳍足,这让它们在海里游动时就像划着船桨,十分灵活。它们性格温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里,海龟常常象征着长寿和坚韧,很多童话、动画和海洋主题的故事中都有它们的身影,深受大家喜爱。

中文名海龟爬行纲
外文名Sea Turtle龟鳖目
别名海龟仙子海龟科和棱皮龟科
动物界食性因种类而异
脊索动物门分布区域主要分布温带至热带海洋

动物学史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发现,海龟的祖先早在 2 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比恐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那时地球的环境和现在大不相同,海龟的祖先原本生活在陆地上,后来为了适应海洋环境,逐渐进化出了更适合游泳的身体结构。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海龟的四肢变成了桨状的鳍足,方便在水中划动;身体被坚硬的龟壳包裹,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减少在水中游动的阻力。它们经历了地球的沧海桑田,见证了无数物种的兴衰,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一直繁衍至今,是生物进化的 “见证者”,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形态特征

海龟的外形独特又有趣,不同品种的海龟在体型和颜色上会有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头部:海龟的头呈三角形,能灵活地伸缩。头上长着一对小小的眼睛,虽然视力不是特别敏锐,但对光线变化很敏感,能帮助它们在光线复杂的海洋中看清周围环境。它们的鼻子有两个小孔,长在头的前端,用于呼吸。海龟没有牙齿,取而代之的是像鸟喙一样坚硬的角质喙,用来咬断和撕扯食物。

躯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们背上坚硬的龟壳,龟壳由背甲和腹甲组成,中间通过甲桥连接。龟壳表面有规则的纹路,这些纹路就像海龟的 “身份证”,不同品种的海龟,纹路形状和排列方式都不一样。龟壳不仅是海龟的 “防护盾”,能抵御天敌的攻击,还能在它们浮出水面晒太阳时,帮助吸收热量。龟壳下面是海龟柔软的身体,包含了重要的内脏器官。

四肢:四肢进化成了桨状的鳍足,鳍足宽大扁平,上面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在海里游泳时,海龟通过摆动鳍足前进,动作就像在水中飞翔,速度可快啦!不过,在陆地上,这些鳍足就不太灵活,海龟只能缓慢地爬行。

尾巴:尾巴短小,形状像小木棍,在游泳时能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帮助海龟更好地控制方向。当海龟感到紧张或害怕时,尾巴也会跟着缩进壳里。

主要品种

海龟的品种不算多,全世界大约有 7 种,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品种。

绿海龟:是最常见的海龟品种之一,因体内脂肪呈绿色而得名。绿海龟体型较大,成年后体长可达 1 米,体重超过 100 千克。它们的背甲呈棕色或橄榄色,上面有不规则的花纹。绿海龟喜欢吃海草和藻类,常常在浅海的海草床附近活动,是海洋中的 “素食主义者”。

玳瑁:以其美丽的背甲闻名,背甲上有独特的花纹,颜色从黄色到棕色,夹杂着黑色的条纹,如同精美的艺术品。玳瑁的体型相对较小,成年后体长约 0.6 – 1 米。它们的喙部尖锐,主要以海绵、水母等为食,是海洋中出色的捕食者。

棱皮龟:是海龟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龟类之一,体长可达 2 米,体重能超过 1 吨!棱皮龟的背甲没有坚硬的骨板,而是覆盖着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 7 条明显的纵棱,因此得名。它们主要以水母为食,常常在深海中长途迁徙寻找食物。

蠵龟:体型较大,背甲呈红棕色或棕褐色,表面有光泽。蠵龟的头部较大,喙部强壮有力,主要以虾、蟹、贝类等底栖生物为食。它们喜欢在沙滩上产卵,是许多沿海地区人们熟悉的海龟品种。

栖息环境

海龟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它们对栖息环境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幼龟:刚孵化出的幼龟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海区域,这里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小型水生动物,为幼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浅海的礁石和海草床可以为幼龟提供藏身之处,帮助它们躲避鲨鱼、章鱼等天敌。

成年海龟:成年海龟会游向更广阔的海洋,它们可以在近海、海湾、河口,甚至是大洋中生活。有些海龟喜欢在珊瑚礁附近活动,因为这里食物丰富,还有许多小鱼小虾与它们作伴;有些则会在海草床区域觅食,以海草为食。海龟还会进行长途迁徙,比如从觅食地前往产卵地,它们会跨越数千公里的海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

分布范围

海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从温暖的热带海域到较为凉爽的亚热带海域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在大西洋,从美国的东海岸到南美洲的沿海地区,都有海龟活动;在印度洋,非洲东部沿海、东南亚海域以及澳大利亚西部沿海,是海龟重要的栖息地;在太平洋,从日本南部、中国南海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再到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都生活着不同品种的海龟。不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龟的分布范围正在逐渐缩小。

生活习性

海龟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奇妙之处,这些习性帮助它们在海洋中生存繁衍。

食性:不同品种的海龟食性有所不同。绿海龟主要以海草和藻类为食,它们用角质喙切断海草,就像用剪刀剪草一样;玳瑁喜欢吃海绵和水母,它们尖锐的喙能轻松地将海绵从礁石上取下来;棱皮龟则是水母的 “超级粉丝”,它们在大海中四处游动,寻找漂浮的水母。海龟吃东西时,会用鳍足固定住食物,然后用喙部咬下一口一口吞咽。

活动规律:海龟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受水温影响很大。在温暖的季节,海龟比较活跃,白天会在海里游动、觅食,或者浮出水面晒太阳。到了晚上,它们会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有时会趴在海底,有时则漂浮在水面上。在寒冷的冬季,当水温降低时,海龟会游向温暖的海域,或者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减少活动和能量消耗。

迁徙习性:许多海龟都有迁徙的习性。它们会根据季节变化、食物分布和繁殖需求,在不同的海域之间长途迁徙。比如,每年到了繁殖季节,雌海龟会不辞辛苦地游回自己出生的沙滩产卵,这个过程可能会跨越数千公里。它们是如何准确找到回家的路的呢?科学家推测,海龟可能是通过地球的磁场、太阳的位置、海水的温度和气味等线索,来辨别方向,完成这场神奇的迁徙之旅。

呼吸方式:海龟用肺呼吸,需要定期浮出水面换气。它们在水下时,能通过关闭鼻孔,减缓呼吸频率,延长在水下停留的时间。一般来说,海龟可以在水下停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这取决于它们的活动强度和身体状态。当海龟浮出水面时,会迅速张开鼻孔,用力呼出废气,然后吸入新鲜空气,整个过程非常迅速。

生长繁殖

海龟的繁殖过程十分特别。每年的繁殖季节,雌海龟会从大海游回自己出生的沙滩产卵,这种行为叫做 “洄游”。它们会在夜晚悄悄爬上沙滩,用鳍足在沙地上挖出一个大坑,作为 “产房”。

雌海龟每次会产下几十枚到上百枚卵,这些卵呈白色,形状像乒乓球,外壳柔软有弹性。产卵后,雌海龟会用沙子将卵掩埋好,让它们在自然温度下孵化。龟卵的孵化期大约为 45 – 70 天,具体时间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小海龟破壳而出后,会在深夜从沙子里爬出来,然后拼命向大海跑去。这个过程充满了危险,它们可能会被海鸥、螃蟹等天敌捕食。不过,小海龟们非常勇敢,一旦进入大海,就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它们会随着海流漂向浅海区域,在那里寻找食物,慢慢长大。海龟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从幼龟长到成年,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保护现状

海龟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类活动导致海龟的栖息地遭到破坏。比如,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使得海龟产卵的沙滩越来越少;海洋污染也对海龟造成了伤害,海龟可能会误食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无法消化,会堵塞它们的肠胃,导致生病甚至死亡。

另一方面,非法捕猎也是海龟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过去,人们为了获取海龟的肉、龟壳和龟卵,大量捕杀海龟,一些品种的海龟数量急剧下降。此外,海洋中的渔网也常常困住海龟,让它们无法逃脱,最终因窒息或受伤而死。

为了保护海龟,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大量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保护海龟的产卵沙滩和栖息地;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禁止非法捕猎和贸易海龟及其制品;还开展了各种保护海龟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同时,科学家们也在研究海龟的生态习性,通过人工繁育等方式,帮助增加海龟的种群数量。

主要价值

海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生态价值:海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食用海草、藻类和水母等生物,控制这些生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比如,绿海龟食用海草,能防止海草过度生长,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空间;棱皮龟大量捕食水母,避免水母数量过多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此外,海龟的卵和幼龟也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在食物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科研价值:海龟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吸引了科学家的关注。研究海龟的迁徙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如何感知地球磁场和辨别方向;研究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此外,海龟的长寿和免疫系统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化价值:在人类文化中,海龟有着深厚的底蕴。在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传说、故事和艺术作品中,都有海龟的形象。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海龟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在一些沿海地区的民俗活动中,海龟也常常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出现。海龟还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沿海地区观赏,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