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虫(鞘翅目象甲总科昆虫)

简介

象鼻虫别名象甲,是鞘翅目象甲总科的一种经济植物害虫。其最早在中美洲被发现,体形小,头有触须,口吻形似象鼻,吻基部着生拐角。根据身体大小、鼻子长短可对其进行性别鉴定。成虫只嚼食雄花粉,而幼虫则以腐烂的花为食。

中文名象鼻虫亚纲有翅亚纲
外文名WEEVIL鞘翅目
别名象甲亚目多食亚目
动物界总科象甲总科
节肢动物门类型经济植物害虫
亚门六足亚门形态特征口吻形似象鼻
昆虫纲分布区域主要分布温带至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

象鼻虫体形很小,属鞘翅目curculionidae属。雄虫体形长×宽为3.25mm×1.40mm,雌虫为2.71mm×1.19mm。雄虫鼻子平均长度为0.88mm,雌虫为1.11mm。雌虫的个体比雄虫小,平均长度在2.7至3.2mm之间。雄虫的眼睛裸露、鼻子较短、体形大些。在野外很容易辨认雄虫和雌虫,可根据象鼻虫身体的大小、鼻子的长短对其性别进行鉴定,且雄虫鞘翅边缘有绒毛。

因其喙像大象的长鼻子而得名。这种只吃棉花的昆虫,最早是在中美洲发现的,19世纪90年代初,它传到了美国的布朗斯维尔和德克萨斯。象鼻虫以一年70英里(113公里)的速度向外移动。从1922年开始,落基山脉东部棉区都发现了象鼻虫,有很大的危害性。

象鼻虫是比较著名的经济植物害虫,不过并不是所有种类,也有些是不会对经济植物造成危害。它吃棉花棵的芽和棉桃,并在棉花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是浅黄色的。幼虫头部特别发达,能在植物之茎内或谷物中蛀食。有些种类,甚至在根内穿刺。由于如此,每至风大的时候,作物常从受害部折断。

象鼻虫,为害甘蔗的蚁象及为害竹笋的台湾大象鼻等。 资深的蕉农,对这种害虫,可能记忆犹新;此虫曾在台湾中部地区的蕉园内猖獗过,曾经台湾当局在台中收购的象鼻虫数量两千七百多公斤来看,不难窥知其为害之烈。

生活习性

食物食性:象鼻虫只以雄花粉为食,而幼虫则以腐烂的花为食并逐渐变为成虫。在油棕雄花期间,象鼻虫在快要枯萎的小花细丝管内产卵,其幼虫以腐烂的花为食,从卵到成虫大约需要7~14天,正好是在雄花花期内。

生长繁殖:象鼻虫的平均寿命为15至17天,一个雌虫平均繁殖12个后代。象鼻虫的雌虫在产卵前,往往会以吻端之囗器在植物之组织上钻一管状洞穴或横裂,然后再把卵产于组织内,有部份种类能以孤雌生殖方式絮衍后代。它的整个寿命只有三个星期,但成虫只需活几个星期就可以不断地产下4代甚至更多的后代。但在秋天只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成活率。对这类甲虫可感兴趣?它们不会咬人,成虫拥有假死的习性,并且一些大型的种类还挺好玩的呢。松象虫在小兴安岭林区,两年一代。以成虫及幼虫两虫态越冬。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功,集中于落叶松更新地上取食并交尾,危害2年生以上的幼树。6月中旬以后,成虫自更新地向采伐迹地扩散,到伐根下去产卵。6月下旬以后新孵化的幼虫陆续出现,在伐根的皮层或皮层与边材之间作隧道活功取食。到9月末,大部分幼虫已经老熟,在皮层,皮层与边材间或全部在边材以内作椭圆形蛹室休眠。少数孵化较晚的幼虫,越冬时尚未老熟,翌春需再取食一段时间,才作蛹室休眠。上年秋末已经老熟的休眠幼虫,经越冬阶段后,于7、8两月化蛹,7月末以后开始羽化为成虫。大部分新成虫潜伏蛹室中约半月后,即自伐根爬出土面来,找寻幼材取食为害。当年不交尾产卵。9月底后,在落叶松幼树根际的枯枝落叶丛中越冬;少数羽化较晚的成虫,并不出土,在蛹室内越冬。自卵孵化而至羽化成虫,成虫再产卵,历时二周年。

天敌:根据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研究,象鼻虫的天敌只有节高蜂和其近亲瘤节高蜂而已,至于蚂蚁和蜘蛛,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其天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呆小帽百科 » 象鼻虫(鞘翅目象甲总科昆虫)
分享到:
赞(0)

评论2

  1. #1
    头像
    网站做的不错,可以看得出站长很细心!
    匿名2023-09-18 20:46: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