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苯环利定,简称 PCP,是一种合成的麻醉药,同时具有致幻、兴奋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重作用。它于 20 世纪 50 年代被开发为医用麻醉剂,但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很快退出了临床使用。
PCP 的药效强烈且作用复杂,使用后会导致使用者出现意识模糊、感知扭曲、情绪波动、暴力倾向等症状,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PCP 已被全球多数国家列为严格管制的毒品,禁止任何非科研目的的生产、贩卖和使用。
中文名 | 苯环利定 | 危害二 | 引发暴力行为 |
外文名 | Phencyclidine | 危害三 | 损伤神经系统 |
别名 | PCP/天使尘/火箭燃料 | 成瘾性 | 较强(心理依赖) |
类别 | 合成致幻剂(毒品) | 特点 | 曾用做兽用麻醉剂 |
危害一 | 导致精神错乱 | 滥用方式 | 口服/鼻吸/注射 |

▌历史演进
PCP 由美国化学家维克托・赫伯特于 1956 年首次合成,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医用麻醉剂,因为它能在不显著抑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情况下产生麻醉效果。20 世纪 50 年代末,PCP 开始在临床上用于人类和动物的麻醉。
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PCP 的严重副作用逐渐显现,使用者在苏醒后常出现幻觉、妄想、焦虑、躁动等精神症状,甚至出现暴力行为。因此,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PCP 被停止用于人类麻醉,仅短暂用于动物麻醉,但很快也被淘汰。
20 世纪 60 年代末,PCP 开始在非法市场上出现,被当作致幻剂滥用。20 世纪 70-80 年代,PCP 滥用在美国达到高峰,成为当时主要的毒品问题之一。由于其危害性极大,1978 年,美国将 PCP 列为 Schedule II 管制物质,随后,全球多数国家也将其纳入严格管制范围。
▌形态特征
PCP 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和乙醇。在非法流通中,PCP 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白色或棕色粉末、晶体,也可被制成片剂、胶囊,或溶解在液体中。
PCP 常被混合在其他毒品中使用,如大麻、 LSD 等,以增强效果或降低成本。此外,PCP 还可能被喷洒在烟草、大麻等植物上吸食,其外观与普通的烟草或大麻难以区分,增加了识别难度。
非法生产的 PCP 纯度差异很大,通常含有多种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加剧其毒性和副作用。
▌成瘾机制
PCP 的成瘾机制较为复杂,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 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NMDA)受体发挥作用。NMDA 受体在学习、记忆、感知和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CP 与 NMDA 受体结合后,会阻断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
同时,PCP 还会影响多巴胺、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系统,导致使用者产生欣快感、兴奋感和幻觉。长期使用 PCP 会导致大脑神经通路发生适应性改变,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使用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停止使用后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烦躁、强烈的药物渴求等,促使使用者再次使用,形成成瘾。
▌健康影响
•生理危害
心血管系统:PCP 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呼吸系统:高剂量使用 PCP 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减慢、呼吸暂停,引起缺氧,危及生命。
消化系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影响食欲,长期使用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
肌肉与运动系统:会引起肌肉僵硬、震颤、抽搐、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释放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发肾衰竭。
其他:还可能导致体温升高(高热症)、牙关紧闭、流涎、出汗等症状。
•精神与心理危害
急性精神症状:使用 PCP 后很快会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偏执等症状。使用者可能会产生被害妄想,认为周围的人要伤害自己,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还可能出现视幻觉、听幻觉,看到或听到不存在的事物,导致行为失控。
长期精神影响:长期滥用 PCP 会导致持续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样症状、抑郁症、焦虑症等。表现为思维混乱、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即使停止使用 PCP 也难以完全恢复。
▌社会危害
暴力犯罪风险:PCP 最显著的社会危害之一是其可能诱发严重的暴力行为。使用 PCP 后,使用者常出现偏执、妄想和攻击倾向,可能会无端攻击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相关的暴力犯罪案件在 PCP 滥用地区较为常见。
公共安全隐患:PCP 会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判断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导致其在驾驶、操作机械等活动中极易发生事故,危及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家庭与社会关系破坏:PCP 成瘾者的异常行为和精神状态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发家庭矛盾,破坏家庭关系。同时,由于其难以正常工作和社交,会逐渐脱离社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医疗资源负担:PCP 滥用导致的急性中毒、精神障碍等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进行救治,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此外,PCP 相关的暴力案件也会占用大量的警力和司法资源。
▌法律法规
国际层面:PCP 被列入《1971 年精神药物公约》表 Ⅱ,该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对表 Ⅱ 所列物质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包括对其生产、制造、贩卖和使用进行严格监管,禁止非法交易。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遵守该公约,对 PCP 实施管制。
中国法律:我国将 PCP 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严格管制,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PCP 等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情节轻重可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非法持有 PCP 等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 PCP 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作出了严格规定,只有经国家批准的科研机构等单位才能在规定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任何非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PCP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毒品,其作用复杂且难以预测,使用后不仅会严重损害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坚决抵制任何与 PCP 相关的非法活动,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