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以色列国,简称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南沿岸,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国家。其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与叙利亚和约旦为邻,西南与埃及交界,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国土面积约 2.2 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略大)。首都为耶路撒冷,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特拉维夫为其行政中心。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犹太教是以色列的主要宗教,同时也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存在。截至 2023 年,以色列人口约 980 万。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在科技、军事、农业等领域成就显著,是中东地区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文名 | 以色列国 | 货币 | 以色列新谢克尔 |
外文名 | The State of Israel | 官方语言 | 希伯来语/阿拉伯语 |
简称 | 以色列 | 政治体制 | 议会制共和制 |
首都 | 耶路撒冷/特拉维夫-雅法 | 人口数量 | 约1002万(2025年) |
所属洲 | 亚洲 | 国土面积 | 约25000平方千米(争议) |


▌历史沿革
以色列地区历史悠久,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之一。
公元前 13 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 722 年和公元前 586 年,两国先后被亚述和巴比伦灭亡,犹太人开始流散到世界各地。此后,该地区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等帝国统治。公元 7 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该地区,开始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
19 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呼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地区重建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地区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量犹太人开始移民至此。随着犹太移民的增加,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600 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这一事件加速了犹太复国运动的发展。1947 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
以色列建国后,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通过战争占领了大片土地,领土面积不断扩大。目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及周边部分阿拉伯国家的领土争端仍然存在,地区局势复杂多变。
▌地理环境
(一)位置信息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地理坐标大致在北纬 29°-33°、东经 34°-36° 之间。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控制着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陆路通道和地中海与红海之间的航线。
(二)地形地貌
以色列地形多样,北部为黎巴嫩山脉的延伸部分,多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中部为丘陵地带,是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聚居区;南部为内盖夫沙漠,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气候干旱;东部为约旦河谷地和死海洼地,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约 – 430 米。以色列河流较少,主要河流有约旦河,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
(三)气候条件
以色列主要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部地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可达 800 毫米以上;南部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在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是以色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四)自然资源
以色列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矿产资源主要有钾盐、溴、镁、磷酸盐等,集中分布在死海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制约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海水淡化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此外,以色列的土地资源中,可耕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
▌行政区划
以色列全国划分为 6 个行政区,分别是中央区、北部区、南部区、海法区、特拉维夫区和耶路撒冷区。行政区下设市、镇、村等基层行政单位。
重要城市包括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争议),也是宗教圣地,拥有众多的宗教遗迹和历史建筑;特拉维夫 – 雅法是以色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以色列行政中心;海法是以色列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和工业中心;贝尔谢巴是南部的重要城市,是内盖夫沙漠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国家象征
(一)国旗
以色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3:2。旗面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旗面中央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称为 “大卫之星”。白色和蓝色是犹太教的象征颜色,大卫之星是犹太民族的标志,国旗整体体现了以色列的犹太民族特性。
(二)国徽
以色列国徽为盾形,盾面上有一个七分枝的烛台,烛台两侧是橄榄枝,象征着和平。烛台是犹太教的重要象征,代表着光明和上帝的启示。国徽底部用希伯来文写着 “以色列”。
(三)国花
以色列的国花是银莲花,银莲花在以色列的春季随处可见,花色丰富,象征着纯洁和希望。
(四)首都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宣称的首都,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和历史意义。但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许多国家将驻以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人口情况
截至 2023 年,以色列人口约 980 万,其中犹太人约占 73.5%,阿拉伯人约占 21%,其他民族约占 5.5%。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的城市地区。
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犹太民族的语言,也是以色列的主要语言;阿拉伯语主要在阿拉伯人社区使用。通用英语,在商业、科技和外交领域广泛使用。宗教方面,犹太教是主要宗教,约 81% 的居民信奉犹太教;14.6% 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2.1% 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他宗教和无宗教信仰者约占 2.3%。
▌政治体制
(一)政体
以色列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权力属于议会和政府。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对议会负责。
(二)国家元首
总统是以色列的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 7 年,主要行使礼仪性职权,如签署法律、接待外国元首等,没有实际行政权力。现任总统是艾萨克・赫尔佐格(Isaac Herzog)。
(三)政府首脑
总理是以色列的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实际行政权力,负责组织政府和制定国家政策。现任总理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
(四)议会
以色列议会称克奈塞特(Knesset),是一院制议会,共有 120 名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 4 年。议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选举总统、批准政府预算、监督政府工作等。由于以色列政党众多,往往需要组成联合政府,政治局势较为复杂。
(五)司法机构
以色列的司法机构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机构,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各类上诉案件,拥有司法审查权。此外,还有地区法院、地方法院等各级法院,负责审理不同类型的案件。法官由总统根据司法遴选委员会的推荐任命,终身任职。
▌经济发展
(一)经济体系
以色列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高科技产业为核心,具有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外向型程度高等特点。经济体系完善,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较少,注重市场调节和科技创新。
(二)主要产业
1.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是以色列经济的支柱,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色列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初创公司,被称为 “硅谷第二”。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无人机、农业科技等领域,以色列的技术和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尽管以色列水资源短缺,但农业发展成就显著,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通过发展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等,以色列实现了农业的高产高效。主要农产品有水果、蔬菜、花卉、棉花等,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3.制造业:制造业主要包括军火工业、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军火工业是以色列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色列的军事装备技术先进,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化工产业以死海的钾盐、溴等资源为基础,生产化肥、农药、塑料等产品。
4.服务业:服务业是以色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金融、保险、旅游、电信、软件服务等领域。金融业发达,特拉维夫是中东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宗教圣地和历史遗迹。
▌文化特色
(一)语言
希伯来语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犹太民族的传统语言,在以色列建国后得到复兴和推广,成为国家的主要语言。阿拉伯语也是官方语言,主要在阿拉伯人社区使用。英语是通用语言,在教育、科技、商业等领域广泛使用。
(二)宗教
犹太教是以色列的主要宗教,对以色列的文化、社会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犹太教的教义、节日和习俗渗透到以色列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安息日是犹太教的重要节日,在安息日,人们停止工作,进行宗教活动。此外,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以色列也有一定的信徒,各宗教之间相互尊重,共存发展。
(三)传统习俗
以色列的传统习俗深受犹太教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元素。在节日方面,犹太教的主要节日有逾越节、赎罪日、住棚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方式和习俗。逾越节是为了纪念犹太人逃离埃及的奴役;赎罪日是犹太人进行忏悔和祈祷的日子;住棚节是为了纪念犹太人在旷野中流浪的岁月。在饮食方面,犹太人有严格的饮食禁忌,如不食猪肉和某些海产品,肉类和乳制品不能一起食用等。
(四)艺术
1.文学:以色列文学以希伯来语文学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现代以色列文学反映了犹太人的历史、生活和思想情感,著名的作家有阿格农,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以色列作家,其作品深刻反映了犹太民族的精神世界。
2.音乐舞蹈:以色列的音乐和舞蹈融合了犹太传统音乐、阿拉伯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传统音乐使用乐器如手鼓、竖琴等,旋律优美动听;现代流行音乐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舞蹈方面,以色列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如 “霍拉舞” 是以色列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通常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
3.建筑:以色列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古老的宗教建筑,如耶路撒冷的西墙(哭墙)、圣墓教堂、圆石清真寺等,这些建筑见证了以色列悠久的历史和宗教文化;也有现代的高层建筑和创新建筑,如特拉维夫的白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包豪斯风格建筑集中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电影:以色列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屡获殊荣。以色列电影题材广泛,涉及历史、宗教、社会等多个领域,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
▌军事力量
以色列的武装力量称为以色列国防军(IDF),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总兵力约 17.3 万人(2023 年),其中现役军人约 13.3 万人,预备役约 4 万人。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年满 18 岁的公民都要服兵役,男性服役期为 3 年,女性为 2 年。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装备先进,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陆军是最大的军种,装备有先进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等武器装备;海军拥有护卫舰、潜艇、导弹快艇等舰艇,负责维护以色列的海上安全;空军装备有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等飞机,具备强大的空中作战和远程打击能力。
以色列非常重视军事科技研发,在导弹技术、无人机、电子战、网络安全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主研发了多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如 “铁穹” 防空系统、“箭” 式导弹防御系统等,具有很强的国防工业实力。
由于与周边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保持着高度的军事戒备状态,军事力量在国家发展和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
▌社会状况
(一)教育
以色列高度重视教育,实行 12 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以色列的识字率高达 97.8%,是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高等教育发达,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等院校,如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等,这些高校在科技、人文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二)医疗
以色列的医疗体系完善,医疗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政府为公民提供普遍的医疗保险,公民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色列在癌症治疗、心脏外科、试管婴儿等领域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医疗设备先进,医护人员素质高。
人均预期寿命约为 83 岁,居世界前列。以色列的公共卫生体系也较为完善,能够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
(三)基础设施
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先进。交通方面,公路网络密集,连接全国各地;铁路建设不断发展,主要城市之间有铁路相连;航空运输便利,拥有多个国际机场,如本 – 古里安国际机场是以色列最大的机场,与世界主要城市有航班往来;海运主要依靠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如海法港、阿什杜德港等。
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也十分发达,互联网普及率高,电信服务质量好;尽管能源资源短缺,但以色列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进口等方式,保障了能源供应。
(四)社会问题
以色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民族和宗教矛盾:以色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存在着历史悠久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这些矛盾时常引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
2.安全问题:由于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和国内的恐怖主义威胁,安全问题一直是以色列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贫富差距:以色列经济发达,但贫富差距问题较为突出,少数富裕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4.政治极化:以色列政党众多,政治局势复杂,不同政党和政治势力之间的分歧较大,政治极化现象严重,导致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外交关系
(一)外交政策
以色列奉行以安全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注重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尤其是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同时也在努力改善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为主要目标。
以色列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的利益进行辩护和争取支持。
(二)与主要国家的关系
1.与美国的关系:美国是以色列最主要的盟友和支持者,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在国际事务中支持以色列的立场。以色列也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双方关系紧密。
2.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以色列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历史上爆发过多次中东战争。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2020 年,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苏丹等国家先后实现关系正常化,开启了 “Abraham Accords”(亚伯拉罕协议)时代,这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要突破。但与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的关系仍然紧张。
3.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以色列与欧洲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欧洲国家是以色列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双方在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但在一些问题上(如定居点问题)存在分歧。
4.与中国的关系:中以两国自 1992 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是以色列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农业科技、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着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旅游资源
(一)著名景点
1.耶路撒冷老城:耶路撒冷老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内有众多重要的宗教遗迹,如犹太教的西墙(哭墙),是犹太人祈祷和朝圣的重要场所;基督教的圣墓教堂,据说是耶稣受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伊斯兰教的圆石清真寺( Dome of the Rock )和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圣地。老城的街道狭窄而古老,充满了历史和宗教的氛围。
2.特拉维夫白城:特拉维夫白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包豪斯风格建筑集中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 世纪 30 年代,大批欧洲建筑师来到特拉维夫,设计建造了大量的包豪斯风格建筑,这些建筑简洁、实用,注重功能性和合理性,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白城的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3.死海:死海位于以色列与约旦交界处,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约 – 430 米,也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天然水体之一。由于盐度极高,人可以轻松地漂浮在水面上,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死海的泥和水富含矿物质,具有一定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4.马萨达:马萨达是一座古老的堡垒,位于死海西南岸的一座山顶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马萨达曾是犹太反抗罗马统治的最后据点,公元 73 年,守卫马萨达的犹太起义者在罗马军队的围攻下集体自杀,展现了犹太民族的不屈精神。如今,马萨达已成为以色列民族精神的象征,游客可以通过缆车或徒步登上山顶,参观堡垒的遗迹,俯瞰死海和周围的沙漠景观。
5.海法巴哈伊花园:海法巴哈伊花园位于海法市的卡梅尔山上,是巴哈伊教的圣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花园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绿色的瀑布从山顶流淌而下,设计精美,景色秀丽。花园的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的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是海法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旅游特色
以色列的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浓厚的宗教氛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上。
1.宗教朝圣之旅:以色列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宗教圣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宗教信徒前来朝圣和参观,是进行宗教文化体验的理想之地。
2.历史文化探索:以色列地区历史悠久,从古代的犹太王国到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再到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和文化。
3.自然奇观体验:以色列的自然景观多样,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死海、广袤的沙漠、美丽的地中海海岸等,游客可以体验漂浮在死海、沙漠探险、海边度假等不同的旅游活动。
4.科技与创新之旅: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成就显著,游客可以参观高科技企业、创新园区等,了解以色列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发展理念,感受这个国家的创新活力。
(三)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业是以色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色列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色列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广旅游品牌。
近年来,以色列每年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由于地区安全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以色列将继续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同时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