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柯(毒品)

简介

古柯是古柯科古柯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是制取毒品可卡因的主要原植物。其叶片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以可卡因含量最高,占总生物碱的 0.6%-1.8%。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古柯有着悠久的传统使用历史,当地原住民通过咀嚼古柯叶缓解高原反应、消除疲劳和饥饿感。但自 19 世纪可卡因被提炼出来后,古柯的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毒品问题的重要源头之一。如今,除少数经批准的医疗和科研用途外,古柯的种植、贩卖和使用在全球多数国家被严格禁止。

中文名古柯危害二损害心血管系统
外文名Coca危害三非法种植破坏生态
别名高根成瘾性强(提取物成瘾)
类别毒品原植物特点叶片可提炼可卡因
危害一提取物致精神异常滥用方式提取物滥用(可卡因等)

植物学史

古柯的人工种植可追溯至公元前 3000 年左右的南美洲安第斯文明,在印加帝国时期,古柯被视为 “神圣植物”,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医疗和日常生活。当时的人们发现,咀嚼古柯叶能增强耐力,帮助在高海拔地区生存。

16 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南美洲后,起初禁止古柯的使用,后发现其能让印第安人更高效地从事体力劳动,便转而支持甚至垄断古柯贸易。19 世纪 50 年代,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朗格首次从古柯叶中提取出可卡因,随后这种物质被用于医疗领域,作为局部麻醉剂和兴奋剂。

20 世纪初,可卡因的成瘾性和危害性逐渐被认识,各国开始限制古柯的种植和可卡因的生产。1961 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将古柯列为受严格管制的毒品原植物,仅允许在指定地区进行有限的合法种植。

形态特征

古柯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通常 2-4 米,最高可达 5 米。树皮呈灰褐色,枝条细长,分枝较多,嫩枝被短柔毛。

叶片互生,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 3-7 厘米,宽 1-3 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浅绿色,叶脉清晰,叶柄短而粗。

花小,白色,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瓣 5 片,长约 3 毫米,花期主要在春季和夏季。果实为核果,椭圆形,长约 1 厘米,成熟时呈红色,内含 1 粒种子。

古柯的叶片是其最具特征的部分,质地较厚,富含生物碱,采摘后经干燥处理可长期保存,是提取可卡因的原料。

分布范围

古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包括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国,这些地区是古柯的传统种植区。

19 世纪末以来,古柯被引入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如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但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限制,其主要种植区仍集中在南美洲的 “可卡因金三角”(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交界地带)。

在中国,古柯属于外来物种,未被批准进行商业种植,仅在少数科研机构有少量引种,用于植物学研究。

生活环境

古柯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以 20-25℃为宜,耐寒性较差,冬季气温低于 10℃时易受冻害。

它对水分要求较高,年降水量需在 1000-2000 毫米,且分布均匀,忌干旱和水涝。古柯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 值 5.5-6.5),多生长在海拔 500-2000 米的山区坡地,在茂密的森林边缘或人工种植园中生长良好。

此外,古柯对荫蔽度有一定要求,幼苗期需要适度遮阴,成年植株则需要充足光照以促进叶片中生物碱的合成。

生长习性

古柯为多年生植物,生长周期较长,从播种到首次收获叶片需 1-2 年,寿命可达 20-30 年。其生长速度中等,每年可抽生多次新梢,叶片可多次采摘,通常每年收获 3-4 次,以雨季结束后采摘的叶片生物碱含量最高。​

古柯的繁殖方式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发芽率约 60%-80%,适宜发芽温度为 25-30℃,播种后约 2-3 周出苗。也可通过扦插繁殖,成活率约 50%-70%。​

古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贫瘠土壤中也能生长,但产量较低。其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蚜虫、红蜘蛛等,严重时会影响叶片产量和质量。

历史演进

在古代南美洲,古柯是原住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用于缓解高原反应、减轻疼痛和饥饿,甚至在宗教仪式中作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这种传统使用方式规模有限,未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19 世纪,随着可卡因的提炼和工业化生产,古柯的需求激增,种植范围不断扩大。20 世纪初,可卡因成为全球性的毒品,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各国开始加强对古柯种植的管控。​

二战后,南美洲的古柯非法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在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形成了庞大的非法古柯产业链,与毒品走私、暴力犯罪和腐败紧密相连。尽管国际社会采取了替代种植、强制铲除等措施,但古柯的非法种植仍难以根治,成为全球禁毒工作的一大挑战。

成瘾机制

古柯的成瘾性主要源于其叶片中的可卡因。可卡因是一种强效中枢神经兴奋剂,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与大脑中的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断多巴胺的再摄取,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大量积累,持续刺激奖赏中枢,使人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兴奋感和自信心。​

短期使用后,人体会对可卡因产生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效果。长期使用则会导致大脑神经通路发生改变,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一旦停止使用,会出现情绪低落、疲劳、焦虑、失眠、强烈的药物渴求等戒断症状,促使使用者再次摄入,形成生理和心理双重依赖。​

此外,可卡因还会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和 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代谢,进一步加剧成瘾性和精神症状。

健康影响

•生理危害

心血管系统:可卡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耗氧量,长期使用易引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神经系统: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脑出血,导致头痛、癫痫发作、中风等,长期使用还会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

呼吸系统:通过鼻吸方式使用可卡因会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中隔穿孔、鼻窦炎等;吸烟方式使用则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消化系统:会抑制食欲,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还可能引起胃肠痉挛、溃疡等疾病。

•精神与心理危害

短期影响:出现兴奋、焦虑、烦躁、失眠、偏执、幻觉等症状,判断力和自控能力下降。

长期影响:可导致精神障碍,如可卡因精神病,表现为妄想、幻觉、暴力倾向等,严重者会出现自伤或伤人行为。此外,还会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影响正常的社交和工作。

社会危害

毒品泛滥:古柯是可卡因的唯一天然来源,其非法种植为可卡因的生产提供了原料,加剧了全球毒品泛滥,危害无数家庭和个人。

暴力与犯罪:古柯非法种植和可卡因贩卖带来了巨额利润,催生了武装贩毒集团,引发暴力冲突、绑架、谋杀等犯罪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在南美洲的古柯种植区,贩毒集团与政府对抗,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

经济扭曲:在部分国家,古柯非法种植的收益远高于合法农作物,导致农业结构畸形,农民依赖古柯种植,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毒品贸易还会滋生腐败,损害政府公信力。

公共卫生危机:可卡因滥用导致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通过共用注射器具传播,增加了医疗系统的负担,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法律法规

国际层面:古柯被列入《1961 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属于严格管制的毒品原植物,缔约国必须采取措施禁止非法种植,仅允许在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范围内进行有限的合法种植,用于医疗和科研目的。

中国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古柯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种植古柯 500 株以上不满 3000 株或其他数量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种植 3000 株以上或其他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种植古柯,对非法种植的,由公安机关强制铲除;对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古柯种子或幼苗的,依法予以处罚。

古柯作为制取可卡因的核心原植物,其危害贯穿于种植、加工、流通和使用的全过程。全球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行替代发展、强化执法打击等措施,持续遏制古柯的非法种植和可卡因的蔓延。我们应充分认识古柯的危害,坚决抵制任何与古柯相关的非法活动,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健康。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