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荔枝为偶数羽状复叶,无毛,具柄,侧脉纤细;无花瓣;果核呈果状,近球形;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荔枝的花期在3-4月,果期在5-8月。 [29]荔枝的名字来自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后大约从东汉开始变为“荔枝”。
荔枝产于亚热带地区,为栽培果树,分布于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荔枝喜高温高湿气候,喜光向阳,喜富含腐质的酸性土壤,怕霜冻。荔枝一般采用播种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的方式繁殖。
《本草纲目》中记载荔枝具有补肝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以及补心安神的功效,能够理气、散结、止痛,还可以防止腹泻。药理研究表明,荔枝核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肝损伤等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等功效。提起荔枝,人们会想到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该诗句是通过讽刺为贵妃送荔枝来讽刺统治者的昏庸,岭南的一种荔枝“妃子笑”也是因此而定名。 [36]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是荔枝产业第一大国,拥有全球丰富、优质的荔枝品种。荔枝在历史上有“百果之王”等美称,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果品之一。荔枝文化遗产极具中国特色且拥有全球影响力,对其保护与发展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文名 | 荔枝 | 纲 | 木兰纲 |
外文名 | Litchi Chinensis | 目 | 无患子目 |
别名 | 丽枝/离枝/丹荔/荔果 | 科 | 无患子科 |
界 | 植物界 | 果期 | 5月至8月 |
门 | 被子植物门 | 分布区域 | 主要分布亚热带至热带地区 |

▌植物学史
•名字由来
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取自割去枝丫之意。原来,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不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变短。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大约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
•研究历史
栽培历史 | 荔枝产于中国南方,它在中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
出口状况 | 17世纪末从中国传入缅甸,100年后又传入印度,大约在1870年左右传入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1873年由中国商人传入夏威夷,1870-1880年又从印度传入佛罗里达,并于1897年传入加利福尼亚,1930-1940年才传入以色列,1954年由中国移民带入澳大利亚。现荔枝广泛种植于中南美洲、非洲的一部分及整个亚洲,当今世界荔枝主产国为:中国、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及泰国。 |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
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
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
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分布范围
中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重庆、浙江、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
广东:是中国分布荔枝最多的省,遍及全省80多个县市。深圳南山区因为红壤沙壤土、海洋性气候条件,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所产荔枝具有果肉晶莹剔透、果实爽脆清甜等特点。
2006年,南山原产荔枝品种——糯米糍、桂味、妃子笑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书,是全国首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荔枝品种。
梅州荔枝是广东省梅州市的一种特产,梅州荔枝以五华县种植面积最广,其中以细核荔枝最为有名,主要分布在华城、横陂、水寨、河东、锡坑、文葵、安流等地。兴宁、梅县、丰顺等县亦有少量栽种。
重点产区为深圳南山区、茂名、梅州五华县、广州市郊的从化、增城、花都区及新会、东莞、中山等,其次为新兴、惠东、惠来、普宁、高州、电白、琼山等县市。品种有三月红、玉荷包、妃子笑、黑叶(乌叶)、桂味、挂绿、糯米糍、淮枝、尚书怀等。
福建 | 产荔枝较多的有莆田、漳浦、龙海、福州、闽侯、福清等县、市;其次漳州、泉州、仙游、南靖、南安、永春等20多个县市,也有一定产量。品种有元红、状元红、兰竹、元香、陈紫等。 |
广西 | 产荔枝较多的有桂平、灵山两县,其次是横县、玉林、苍梧、隆安、平南、南宁、龙州、上思等20多个县、市。品种有丁香、黑叶、大糙、水荔等。 |
四川 | 荔枝集中产于川南数县,谈合江最多。品种有大红抱、涌木叶、青皮等。四川合江,荔枝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作为全国晚熟荔枝主产区之一,在全国7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上市荔枝中,合江荔枝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 |
云南 | 麻栗坡、普洱、蒙自、开远、新平、景洪、河口、元江等县有少量的栽培。 |
贵州 | 赤水、罗甸、望漠等县都有少量的栽培。 |
台湾 | 高雄、新竹、香山等地也有生产。 |
海南 | 妃子笑、白糖罂。 |
2017年,广东全省荔枝种植面积411万亩、产量131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五成以上。茂名荔枝种植面积139万亩,产量52.8万吨,产量占广东的五分之二,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
▌生长环境
荔枝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气温在-2至-4℃又会遭受冻害;开花期天气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气干热或强劲北风均不利开花授粉。花果期遇到不利的灾害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主要品种
荔枝主要栽培品种有三月红、圆枝、黑叶、淮枝、桂味、糯米糍、元红、兰竹、陈紫、挂绿、水晶球、妃子笑、白糖罂等十三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萝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 惠阳镇隆桂味,糯米糍更为美味鲜甜。
品名 | 简介 |
三月红 | 因在农历3月下旬成熟,故名。属最早熟种。主产广东的新会、中山、增城、广西的灵山等县。果实流心脏形,上广下尖;龟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缝合线不太明显;皮厚,淡红色;肉黄白,微韧,组织粗糙,核大,味酸带甜,食后有余渣。 |
圆枝 | 又名水东或水东黑叶。分布于广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县。因适宜水多栽植和叶片尖长,近似黑叶而较薄而得名。果实短卵圆形,或歪心形,果肩边高边低;龟裂片略平宽,应深红色,果肉软滑多汁,甜中带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 |
黑叶 | 果实短卵圆形,果顶浑圆或钝,果属平;皮深红色,壳较薄,龟裂片平钝,大小均匀,排列规则,裂纹和缝合线明显;肉质坚实爽脆,香甜多汁,多数为大核。6月中旬成熟。较耐贮存。 |
淮枝 | 又名密叶、凤花、古凤、怀枝(传闻古时有尚书路过岭南,把乡亲送的荔枝入怀中,故名)、槐枝。广东栽培最广、产量最多品种。鲜食、干制皆宜。果实圆球形或近圆形,蒂平;果壳厚韧,深红色,龟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于平坦,排列不规则,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软清多汁,味甜带酸,核大而长,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 |
桂味 | 又名桂枝,因含有桂花香味而得名。是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广州市郊和广西灵山县所产最佳。桂味有全红及鸭头绿两个品系。果实圆球形,果壳浅红色,薄而脆;龟裂片突起小而尖,从蒂膊两旁绕果顶有圈较深环沟,此两者为桂味的特征;向黄白柔软饱满,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 |
糯米糍 | 又名米枝,为广东价值最高的品种。是闻名中外的广东特产果品。主产广州市郊区萝岗区和增城市新塘镇,其次是从化、东范等县。果实属心脏形,近圆形,果柄歪斜为其品种特征;初上市黄腊色,一旺期鲜红色;龟裂片大而狭长,呈纵向排列,稀疏,微凸,缝合线阔而明显;果顶丰满,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黄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形物达20%,味极甜,香浓,糯而嫩滑,品质优良。为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种。最适宜鲜食和制干。7月上旬成熟。 |
元红 | 又名皱核,主产福建福州市闽侯县。果实心脏形,科顶丰满;果梗长;果皮紫红色,龟裂片小,中央有小刺,缝合线不明显;肉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一,味甜带酸。7月中旬成熟。 |
兰竹 | 主产福建龙海、南靖、漳州等县市。有红色和青色两个品系。果实心脏形,果项丰满;果梗细;龟裂片中大无刺;应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质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鲜食外,适宜制罐头和制干。 |
陈紫 | 为福建荔中绝品,成熟时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莆田、仙游一带最著名。蔡襄。荔枝谱。此品种在本世纪初已为美国所引种,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颇多。 |
挂绿 | 为广东增城的荔枝中珍品,也是广东荔枝的名种之一。封建时代列为贡品。《岭南荔枝谱》记述:其果“蒂旁一边突起稍高,谓之龙头;一边突起较低,谓之凤尾。熟时红装相间,一绿线在贯到底,改名。”果实大如鸡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红带绿色;龟裂片平,缝合线明显;肉厚爽脆,浓甜多汁,人口清香,风味独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
水晶球 | 产地广东,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细小,是一个有数百年栽培历史的优戾品种。陈鼎的《荔枝话》记述:水晶球“白花、白壳、白白、由核,而浆如血,味甘,香沁肺腑。” |
妃子笑 | 四川叫铊提,台湾称绿荷包或玉荷包。妃子笑盛产于厦门、广东、四川、台湾等地区。妃子笑的特点是果皮青红,个大,肉色有如白蜡,脆爽而清甜,果核小。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白糖罂 | 又名蜂糖罂(电白)。为早熟品种,主要产区在茂名市的高州根子镇,电白羊角镇等地亦有零星栽培。约有二三百年的栽培历史。 |
带绿 | 果实较小,短心形或近圆形,果皮呈淡红色 果肉浓甜清香,质地细脆,纤维极少 |
坨缇 | 果实较大,为不整齐圆锥形,果皮呈红色果肉浓甜清香,质地脆嫩化渣 |
▌繁殖方法
•实苗嫁接
苗圃地选择 | 选择田块标准长方形,阳光充足,地形开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利沟渠、田间道路配套完善,适宜苗圃地建设的作业需要。 |
苗圃地培肥 | 苗床土壤粘结性要适合砧木生长及起苗固土需要,对较为肥沃,粘性不强的土壤,并不适宜起苗器带泥团起苗等作业,所以需对苗床地进行不同土质的搭配,苗床地是水田的要控水翻犁晒垡,深耕熟化,有利于提高地温和土壤氧气含量,同时杀死土壤病菌和虫卵,疏松土壤。在做好控田翻晒的基础上,从其它地方拉运红粘土进行掺和搭配增强粘着性,有利于以后带泥团起苗,是不起裸苗保证定植成活的关键措施;苗床地土质瘦弱的要培肥,建议根据肥力程度亩增施腐熟羊粪500-600千克、普钙50-100千克,复合肥50-100千克,石灰5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和均匀。 |
苗床地整墒 | 苗圃地土壤培肥熟化工作2个月后,即进行苗床的整墒,具体为: 1.墒面整理。整墒要求:墒面宽2米,长度依田块地形及墒形摆放而定,沟宽30厘米,深30厘米,排水沟深50厘米。播种墒开好后碎土整平,等待播种。 2.设置围栏。为防止猪牛等牲畜窜入苗圃地践踏危害,苗圃基地四周需设置围栏。具体办法为:苗圃地四周定水泥砖用铁丝密绑绞紧,或用竹竿做成栅栏。 3.建盖遮荫棚。标准:大棚跨度6米,长度15-20米,肩高1-1.5米, 脊高1.8-2米,棚底截面直径6米。程序:按棚宽(跨度)方向每2米设一立柱,立柱粗6-8厘米,顶端形成拱形,地下埋深50厘米,垫砖或绑横木,夯实,将竹竿固定在立柱顶端成拱形,两端加横木埋入地下并夯实;拱架间距1米,并用纵拉杆连接形成整体;拱架上覆盖遮阳网,拉紧后网的端头埋在四周的土里,拱架间用压网线或8号铝线、竹竿等压紧遮阳网。 |
砧木培育 | 根据经验,老品种荔枝对水东、小黑三月红、妃子笑等品种具有很好的亲和性,砧木选择本地老品种荔枝作为嫁接砧木。具体工作为: 1.种子收集。待4-5月份果实成熟后,集中收集老品种荔枝核,育10万株苗需要种子13万个左右。荔枝种子不能长时间放置,应分批收集催芽播种。 2.催芽方法:选1块平整土地,在上面堆3-5厘米的湿沙,把洗净的种子平放在沙面上,不要让种子重叠,再在种子上面盖5厘米厚的稻草,经常淋水,保持稻草湿润,经4-5天种子的胚根露出后即可取出播种。 3.播种育苗。播种规格:株行距18厘米×12厘米为宜。播种方法:实行单核播种,播种时先按行距开播种沟,沟深3厘米左右,按原定株距将种子平放于沟中,淋水后覆土。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太浅种子容易干死,太深幼苗出土困难。 |
•高压育苗
繁育季节 | 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在3-4月最易生根,一般早熟品种在2-3月,中熟品种在4月上中旬进行。这时,荔枝逐渐进入旺盛的生长活动时期,树液流动旺盛,极易把韧皮部剥离,并且环剥后,伤口愈伤组织形成快,发根快,成苗早。俗话说“随花剥,随果落”。 |
高压枝梢的选择 | 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品种性状优良的壮年结果树为母株。在这些母株树冠上部选择3-4年生,直径约2厘米,直立或斜生伸出树冠,能见到阳光的、健壮而无病虫害的枝条。 |
环剥口的处理 | 在选定枝条处用刀环剥两刀,深至木质部,两刀间距离3厘米左右,用刀尖将两刀间的皮层剥掉,剥口木质部上的形成层要刮净。剥皮后让剥口凉干一周时间,使残留的形成层细胞死亡,或等愈伤组织瘤状物形成后,才进行包扎促根生长。 |
包泥球扎薄膜 | 包泥球前上方伤口处涂上500-1000毫克/升吲哚乙酸或萘乙酸,有利于早发根。 |
制作发根基质 | 用红壤土或园土加适量鲜牛粪和磷钾肥,渗水拌匀调制成含水60%的泥球。包扎泥球时,应以环剥处的上切口为中心裹泥球,后用塑料薄膜包扎,要扎紧,勿使泥球松动。经50-60天的生长,待切口上部长出粗壮的白根后,锯下高压苗,留苗高40厘米左右锯短,进行假植或定植。 |
▌病虫防治
•病害
荔枝霜疫霉病 | 属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为害花穗和嫩叶,病部呈水渍状,褐色,上生白霉状病原菌,致使果实腐烂脱落,花果腐烂或干枯。连续数天下雨,天气湿度高,气温22-25℃,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迅速,特别是在果子着色后,发病更重。 |
炭疽病 | 属真菌病害。果实发病时病斑园形、褐色、边缘棕褐色、中央产生橙色粘质小粒,受害果肉变味腐败,树势衰弱,可形成枯梢或小枝和叶片变褐枯死,初浸染主要是树上的病枝叶。24-28℃最适合其发病。 |
防治措施 | 1.采果后修剪清园,减少初次侵染病源。 2.喷药防治,通常用9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可杀得2000用1000倍液。开花前后喷施,特别在果子着色下雨过后喷施,共喷3-4次。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 4.冬季清园,减少病源。 5.喷炭疫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可杀得2000用1000倍液,或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灭病威400倍液。 |
•虫害
荔枝蝽蟓 | 每年发生一代, 以性未成熟的成虫越冬。2-4月交尾,3-5月产卵最盛。初孵若虫数小时后分散取食,危害嫩梢、花穗和果实,导致枯梢,落花落果。 |
荔枝蒂蛀虫 | 广东、广西一年发生10-11代。以幼虫在荔枝、龙眼的冬梢或早熟种荔枝花穗的穗轴顶部越冬。越冬代成虫出现于3月底4月初,卵散产于果实龟裂片缝间或花穗、嫩梢上。幼虫孵出后自卵壳底部蛀入果实或嫩梢内取食,造成落果、虫粪果、花穗或嫩梢干枯,老熟幼虫在郁闭的叶片结茧化蛹。 |
荔枝小灰蝶 | 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幼虫在4-5月份钻蚊危害早熟种果实,一般从果实中部钻入果内蛀食果肉、果核及部果壳,其蛀孔园形周边整齐光滑,蛀孔不附虫粪,可造成落果。一条幼虫能使2-12个果实受害。防治可用8817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8000倍液喷。 |
龟背天牛 | 一年一代或两年一代,以低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或树皮下越冬。6-9月成虫出现,成虫体背被黑色和虎皮色绒毛斑块,形似龟壳状斑块。卵多产于粗1-3厘米枝条或枝叉的皮层下,孵化后幼虫向树皮下蛀食,并逐渐深入木质部形成长蛀道。成虫喜环食树枝皮层引致枝梢干枯。 |
荔枝瘿螨 | 每年发生10代,以成螨和若螨在叶片或枝条上越冬。4月开始大量繁殖,5-6月危害最盛,以若螨、成螨吸食荔枝叶片、嫩梢、花穗、果实的汁液,被害部形成黄色至褐色毛毡状。 |
荔枝叶瘿蚊 | 严重为害叶片,以低龄幼虫在荔枝老叶的虫瘿内越冬,2-3月老熟幼虫离瘿入土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从土壤羽化飞出,并在幼叶上产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从嫩叶背潜入叶肉。被害部逐渐增大呈泡疹状突起的瘿室。 |
防治措施 | 1.从越冬成虫开始活动致产卵前, 或在卵块的初孵期,喷90% 的敌百虫600倍液,或20%安绿宝1000倍液;在荔枝蝽蟓产卵初期放平腹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2.抑制冬梢,搞好清园降低虫源;在蛹羽化率达40%和80%时喷90%敌百虫800倍加8817倍的混合液,或20%安绿宝1000倍液。 3.人工捕杀成虫,并于8-12月常检查枝条,发现皮层有半月形产卵点即用小刀刮除卵粒或初孵动虫;用棉花团蘸乐果或敌敌畏乳剂5-10倍液,塞入蛀道;用“克牛灵”胶丸剂熏杀幼虫效果更好。 4.清园,剪除并焚烧被害的叶片以减少虫源;用20%的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或用克螨特、扫螨净等喷杀。 5.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羽化出土前,用5%锌硫磷40倍拌细泥沙撒施全园后浅耘表土;春、秋梢展叶前喷40%乐果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 |
▌主要价值
营养含量 | 荔枝营养丰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A、B、C等,并含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荔枝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气疼痛等症。现代研究发现,荔枝有营养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然而,过量食用荔枝或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食用荔枝,均可能发生意外。种子入药,可治心气痛:花富含蜜腺,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
食用方法 | 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另外,用荔枝壳煎水喝,能解荔枝热。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
食用禁忌 | ⒈不宜空腹食用; ⒉不宜大量进食荔枝; ⒊糖尿病人慎吃; ⒋尽量不要吃水泡的荔枝。 |
经济 | 木材坚实,深红褐色,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广东将野生或半野生(均种子繁殖)的荔枝木材列为特级材,栽培荔枝木材列为一级材,主要作造船、梁、柱、上等家具用。 |
▌荔枝病
“荔枝病”多发于儿童人群,“荔枝病”一旦发生,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现象,甚至可能引发低血糖性脑病。通过对大量发病过程的总结来看,空腹情况下大量吃荔枝,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因此,荔枝可以吃,但要避免空腹吃,更不要吃太多,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