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毒品)

简介

氯胺酮是一种合成的麻醉药品。在医疗领域,它属于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常用于手术麻醉,尤其是儿童手术、短小手术以及一些急救场景中,能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痛觉和意识,便于手术进行。

然而,当氯胺酮脱离医疗监管被非法使用时,就成为了毒品,在黑市中常被称为 “K 粉”“K 仔” 等。它会对人体产生强烈的精神和生理影响,让人出现幻觉、兴奋等状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和危害性。目前,氯胺酮被世界各国列为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非法的生产、贩卖、运输和使用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中文名氯胺酮危害二导致记忆衰退
外文名Ketamine危害三引发幻觉妄想
别名K粉/K仔/嗨粉成瘾性较强(心理依赖为主)
类别合成毒品(致幻剂)特点白色结晶性粉末
危害一损伤泌尿系统滥用方式鼻吸/注射(粉剂)

历史演进

氯胺酮于 1962 年由美国药剂师 Calvin Stevens 首次合成。最初,它被研发出来是为了寻找一种替代苯环己哌啶(PCP)的麻醉药,因为 PCP 副作用较大。1965 年,氯胺酮开始在动物实验中使用,随后很快应用于人体麻醉。

在越南战争期间,氯胺酮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它麻醉效果好、起效快,且不需要复杂的麻醉设备,适合在战地医院等条件有限的环境中使用,挽救了许多伤员的生命。战后,氯胺酮在全球医疗领域得到推广,成为重要的麻醉药品之一。

但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氯胺酮的滥用现象逐渐出现。一些人发现,小剂量使用氯胺酮会产生兴奋、幻觉等感觉,于是开始将其作为 “娱乐性药物” 在夜店、派对等场所中使用。20 世纪 90 年代后,氯胺酮的滥用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危害极大的毒品之一。为了遏制氯胺酮的滥用,各国纷纷加强对其的管制,将其列为严格管控的精神药品。

形态特征

在医疗领域,氯胺酮通常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装在安瓿瓶或小玻璃瓶中,用于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而作为毒品非法交易的氯胺酮,最常见的形态是白色结晶性粉末,看起来像细盐或白糖,质地细腻,无臭,易溶于水。

非法交易的氯胺酮纯度不一,有些纯度较高,颜色洁白;有些则因掺杂了其他物质,如咖啡因、滑石粉、普鲁卡因等,颜色会呈现出灰白色、浅黄色等,且粉末中可能含有杂质。氯胺酮粉末可以通过鼻吸、口服、注射等方式使用,其中鼻吸是比较常见的滥用方式。此外,氯胺酮还有片剂等形态,但相对较少见。

成瘾机制

当氯胺酮进入人体后,会迅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并作用于大脑中的 NMDA 受体。NMDA 受体在大脑的学习、记忆、感知疼痛等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氯胺酮会阻断 NMDA 受体的正常功能,干扰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传递,尤其是谷氨酸的传递。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大脑的多种生理过程。当 NMDA 受体被阻断,谷氨酸的作用受到抑制,会导致大脑的感知和认知功能出现异常,让人产生幻觉、错觉、意识模糊等症状。

同时,氯胺酮还会影响大脑的奖赏系统,促使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让人产生短暂的兴奋、愉悦感。随着反复使用氯胺酮,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和受体状态,对氯胺酮产生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使用剂量才能达到最初的效果。一旦停止使用,身体会出现戒断反应,如烦躁不安、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强烈的药物渴求等,这些不适的感觉会驱使使用者再次使用氯胺酮,从而形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依赖,导致成瘾。

健康影响

•对身体器官的损害

长期滥用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这是氯胺酮滥用最具特征性的危害之一。它会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纤维化,使膀胱容量减小,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但往往难以完全恢复。此外,氯胺酮还会损伤肾脏功能,引发肾炎、肾衰竭等疾病。

在消化系统方面,氯胺酮会抑制食欲,导致滥用者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同时,它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来说,氯胺酮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变浅,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危及生命。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氯胺酮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风险更大。

•对精神和神经系统的影响

氯胺酮对大脑神经系统的损害非常严重。短期使用可能会让人出现幻觉、错觉、意识模糊、定向障碍等症状,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听到奇怪的声音,分不清现实和虚幻。长期滥用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认知能力下降,影响学习和工作。

此外,氯胺酮还会引发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滥用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怒、冲动、暴力倾向等行为,甚至产生自杀念头。长期使用氯胺酮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等问题,进一步加重精神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社会危害

氯胺酮的滥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对于个人而言,一旦成瘾,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极大摧残,失去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因过量使用或并发症而死亡。

对家庭来说,氯胺酮成瘾者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毒品,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同时,成瘾者的异常行为和精神状态会破坏家庭关系,让家人陷入痛苦和担忧之中,尤其是对子女的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或走上歧途。

在社会层面,氯胺酮的非法交易和滥用会滋生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为了获取毒资,成瘾者可能会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危害社会治安。此外,氯胺酮滥用还会影响社会风气,腐蚀青少年群体,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治疗氯胺酮成瘾者需要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法律法规

鉴于氯胺酮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国都对其进行严格管制。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氯胺酮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受到严格管控。

非法生产、贩卖、运输、持有、使用氯胺酮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对于非法生产、贩卖、运输氯胺酮的,根据数量和情节严重程度,量刑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到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非法持有氯胺酮数量较大的,也会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国际上,《1971 年精神药物公约》将氯胺酮列为受管制的精神药物,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与氯胺酮相关的跨国违法犯罪活动,防止其滥用。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