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酮(毒品)

简介

安眠酮,化学名称为甲喹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它曾在医疗领域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症,能帮助人们快速入睡,延长睡眠时间。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严重的副作用,滥用后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列为严格管制的毒品。

安眠酮进入人体后,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人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然而,非医疗目的的滥用会让人产生欣快感,长期使用极易成瘾,对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中文名安眠酮危害二引发精神障碍
外文名Methaqualone危害三抑制呼吸功能
别名佛得/忽悠悠成瘾性强(生理心理依赖)
类别镇静催眠药(毒品)特点曾用于治疗失眠
危害一导致药物依赖滥用方式口服

历史演进

安眠酮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印度科学家首次合成,60 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当时,由于它的催眠效果显著,且被认为比巴比妥类药物更安全,很快成为临床上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

但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安眠酮的滥用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非医疗目的使用安眠酮,以追求其带来的欣快感,滥用人群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如过量中毒、成瘾导致的家庭破裂、违法犯罪等。

为应对安眠酮滥用带来的危害,各国陆续采取管制措施。20 世纪 80 年代后,许多国家将其列为受管制的精神药品或毒品,限制其生产、销售和使用。我国也在相应时期将安眠酮纳入严格管制范围,严禁非法生产、贩卖和使用。尽管如此,安眠酮的非法流通和滥用仍未完全杜绝,仍是毒品打击工作的重点之一。

形态特征

在合法医疗使用时期,安眠酮常见的剂型为片剂,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压制而成,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可能刻有药品名称、剂量或生产厂家的标识,片剂的剂量通常为 100 毫克或 200 毫克。

非法流通的安眠酮形态与医用片剂相似,但由于是非法生产,其外观可能较为粗糙,颜色也可能因生产工艺和掺杂物质而有所不同,可能呈现出灰白色、浅黄色等。此外,非法的安眠酮常常被掺杂其他物质,如巴比妥类药物、咖啡因等,以增加重量或改变药效,这也使得其危害性进一步加大。

成瘾机制

安眠酮的成瘾机制主要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它进入人体后,会作用于大脑中的 γ- 氨基丁酸(GABA)受体,增强 GABA 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欣快的感觉。

随着反复使用安眠酮,人体会逐渐适应药物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使用者需要不断增加药物的剂量,这就是耐受性的产生。同时,身体会对药物产生生理依赖,一旦停止使用,就会出现一系列戒断症状,如焦虑、烦躁、失眠、震颤、肌肉疼痛等。

心理依赖也会随之形成,使用者会对安眠酮产生强烈的渴求,将使用药物视为获得愉悦感和缓解不适的唯一方式,从而难以摆脱对它的依赖,最终导致成瘾。

健康影响

•对身体器官的损害

安眠酮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短期过量使用会导致意识模糊、昏迷,严重时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长期滥用则会损害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影响人的认知能力。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长期滥用安眠酮可能引起心率失常、血压波动等问题,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病。

此外,安眠酮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长期滥用会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甚至引发肝衰竭、肾衰竭等严重疾病。同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

•对精神和行为的影响

短期使用安眠酮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长期滥用则会导致精神异常,如出现幻觉、妄想、情绪波动剧烈、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部分滥用者还会出现行为异常,如判断力下降、自控能力减弱,可能会做出冲动、危险的行为,不仅危害自身安全,还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威胁。

社会危害

安眠酮的滥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对个人而言,成瘾者会深陷药物依赖,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丧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可能因过量使用而死亡。

对家庭来说,安眠酮成瘾者会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毒品,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生活陷入困境。同时,成瘾者的异常行为和精神状态会破坏家庭关系,引发家庭矛盾,使家人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许多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在社会层面,安眠酮的非法贩卖和滥用会滋生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为了获取购买安眠酮的资金,一些成瘾者会从事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扰乱社会治安,危害社会秩序。同时,非法生产、贩卖安眠酮的活动也会破坏正常的药品市场和社会经济秩序,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如警力、医疗资源等,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法律法规

我国对安眠酮的管制极为严格,将其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生产、贩卖、运输、持有安眠酮等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

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安眠酮的,无论数量多少,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量刑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到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非法持有安眠酮数量较大的,也会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

在国际上,安眠酮被列入《1971 年精神药物公约》等国际禁毒公约的管制范围,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与安眠酮相关的非法活动,以遏制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

安眠酮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坚决抵制任何与安眠酮相关的非法活动,维护自身和社会的安全与健康。如果发现涉及安眠酮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评论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