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

简介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临伊朗,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 79.6 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海岸线长 980 公里。首都为伊斯兰堡,官方语言为乌尔都语和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约 95% 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截至 2023 年,巴基斯坦人口约 2.4 亿,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同时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在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中文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货币巴基斯坦卢比
外文名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官方语言乌尔都语/英语
简称巴基斯坦政治体制议会共和制
首都伊斯兰堡人口数量约2.55亿(2025年)
所属洲亚洲国土面积约796095平方千米(除克什米尔)

历史沿革

巴基斯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著名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就位于今巴基斯坦境内,这一文明距今已有 4000 多年历史。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种姓制度。此后,巴基斯坦地区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统治。​

13 世纪,伊斯兰教传入该地区,逐渐成为主要宗教。16 世纪,巴基斯坦成为莫卧儿帝国的一部分,莫卧儿帝国在这一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拉合尔古堡等。18 世纪,莫卧儿帝国衰落,英国开始入侵印度次大陆。1858 年,英国正式将印度纳入殖民统治范围,巴基斯坦地区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20 世纪,印度次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40 年,“巴基斯坦决议” 通过,要求在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聚居区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47 年 6 月,英国公布 “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 8 月 14 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1956 年 3 月 23 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定国名为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独立后,巴基斯坦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军事政变。1971 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此后,巴基斯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逐步稳定了国内局势。

地理环境

(一)位置信息​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经纬度范围大致在北纬 23°30′-37°00′、东经 61°00′-75°00′之间。东与印度接壤,边界线长约 2912 公里;东北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边界线长约 599 公里;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边界线长约 2430 公里;西与伊朗相连,边界线长约 909 公里;南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 980 公里。​

(二)地形地貌​

巴基斯坦地形复杂多样,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在巴基斯坦北部交汇,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群之一。其中,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乔戈里峰(K2)海拔 8611 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河流,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了广阔的印度河平原,这里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区。此外,巴基斯坦还有杰卢姆河、奇纳布河等河流。​

(三)气候条件​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受地形影响较大。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夏季气温可达 40℃以上,冬季气温较为温和,平均气温在 10-20℃之间。北部山区气候寒冷,冬季降雪较多,气温可低至零下 10℃以下。​

巴基斯坦降水分布不均,南部沿海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可达 2000 毫米以上;而中部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 250 毫米,部分地区甚至属于沙漠气候。​

(四)自然资源​

巴基斯坦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石油、天然气、大理石、宝石等。其中,煤炭储量约 1850 亿吨,主要分布在信德省和旁遮普省;铁矿储量约 4.3 亿吨,分布在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石油储量约 3.5 亿桶,天然气储量约 10.5 万亿立方英尺。​

巴基斯坦的森林资源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约为 5%。此外,巴基斯坦的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印度河及其支流蕴藏着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

行政区划

巴基斯坦全国划分为 4 个省、2 个联邦直辖区和 1 个克什米尔地区(巴控)。4 个省分别是旁遮普省(Punjab)、信德省(Sindh)、开伯尔 – 普什图省(Khyber Pakhtunkhwa)和俾路支省(Balochistan);2 个联邦直辖区是伊斯兰堡首都区(Islamabad Capital Territory)和联邦直辖部落地区(现已并入开伯尔 – 普什图省)。​

各省下设专区、县、乡、村等行政单位。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负责管理本省的行政事务。伊斯兰堡首都区由联邦政府直接管辖,是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

国家象征

(一)国旗​

巴基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 3:2。左侧为白色竖长方形,宽度占整个旗面的 1/4;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

白色象征和平,绿色象征伊斯兰教,新月代表进步,五角星代表光明和知识。​

(二)国徽​

巴基斯坦国徽为盾形,盾面分为四部分,分别绘有棉花、小麦、茶和黄麻四种农作物,象征巴基斯坦的农业。盾徽两侧各有一名手持武器的卫士,象征国防。盾徽顶部是一颗五角星和一弯新月,象征伊斯兰教和进步。底部的绶带上用乌尔都语写着 “虔诚、统一、戒律”。​

(三)国花​

巴基斯坦的国花是茉莉。茉莉花色洁白,香气浓郁,象征着纯洁、美丽和爱情,在巴基斯坦人民心中具有重要地位。​

(四)首都​

伊斯兰堡是巴基斯坦的首都,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波特瓦尔高原上,海拔 540 米。1959 年,巴基斯坦决定在此建设新首都,1967 年正式迁都,1970 年基本建成。​

伊斯兰堡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巴基斯坦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中心。城市内有总统府、议会大厦、最高法院等重要建筑,以及众多的公园、博物馆和图书馆。

人口情况

截至 2023 年,巴基斯坦人口约 2.4 亿,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率约为 2%。​

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约占总人口的 63%)、信德族(约占 18%)、帕坦族(约占 11%)和俾路支族(约占 4%)等。此外,还有少量的布拉灰族、奇特拉尔族等少数民族。​

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同时英语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政府、教育和商业领域。各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如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等。​

宗教方面,伊斯兰教是巴基斯坦的国教,约 95% 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占多数,什叶派约占 15%。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

政治体制

(一)政体​

巴基斯坦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任期 5 年。总理是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实际行政权力。​

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以宪法为基础,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二)国家元首​

截至 2023 年,巴基斯坦总统是阿尔维(Arif Alvi),他于 2018 年 9 月当选,2023 年 9 月连任。​

(三)议会​

巴基斯坦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总统、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

国民议会共有 342 个席位,其中 272 个席位通过普选产生,60 个席位为妇女保留席位,10 个席位为非穆斯林保留席位,议员任期 5 年。参议院共有 100 个席位,每省 23 个席位,联邦直辖区 4 个席位,议员任期 6 年,每 3 年改选一半。​

议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审批国家预算、监督政府工作等。​

(四)政府​

巴基斯坦政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由总理、内阁成员组成。内阁成员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法律、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等。​

(五)司法机构​

巴基斯坦的司法机构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机构,包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

最高法院是巴基斯坦的最高司法机构,由首席大法官和若干名法官组成,负责审理宪法案件和重大民事、刑事案件的上诉。高等法院每个省设一所,负责审理本省内的上诉案件。地方法院负责审理各类民事和刑事案件。

经济发展

(一)经济体系​

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

农业在巴基斯坦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1%,吸纳了约 45% 的劳动力。制造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0%。服务业发展迅速,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9%,包括金融、电信、运输、旅游等领域。

(二)主要产业

1.农业: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小麦和水稻是巴基斯坦的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畜牧业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饲养牛、羊、骆驼等。

2.制造业:纺织业是巴基斯坦制造业的支柱产业,约占制造业产值的 40% 和出口总额的 60%。巴基斯坦的纺织品质量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此外,食品加工业、化工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也在不断发展。

3.服务业:金融业是巴基斯坦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近年来,巴基斯坦的电信业发展迅速,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提高。运输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文化特色

(一)语言​

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它是在印度斯坦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融合了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英语在巴基斯坦也被广泛使用,是政府、教育、商业等领域的重要交流语言。​

此外,巴基斯坦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如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等,这些语言在各自的民族聚居区被广泛使用。​

(二)宗教​

伊斯兰教是巴基斯坦的国教,对巴基斯坦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礼仪,如每日五次礼拜、斋月 fasting 等。​

除了伊斯兰教,巴基斯坦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政府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三)传统习俗​

巴基斯坦是一个注重礼仪和传统的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在社交场合,人们通常行握手礼,男性之间有时会拥抱或拍打肩膀。在家庭中,长辈受到尊重,晚辈要听从长辈的教诲。​

巴基斯坦的传统节日众多,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是穆斯林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祈祷、聚餐、走亲访友等。​

在饮食方面,巴基斯坦人以米饭、面食为主,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如咖喱、烤肉等。奶茶是巴基斯坦人喜爱的饮品。

(四)艺术

1.文学:巴基斯坦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乌尔都语文学是巴基斯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穆罕默德・伊克巴尔,他是巴基斯坦的国父之一,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其作品对巴基斯坦的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音乐:巴基斯坦音乐融合了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地区的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风格。传统乐器有西塔琴、塔布拉鼓等。巴基斯坦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如旁遮普的民间歌曲、信德的民间舞蹈等。

3.建筑:巴基斯坦的建筑风格受到伊斯兰教和莫卧儿帝国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色。著名的建筑有拉合尔古堡、巴德夏希清真寺等,这些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精美,体现了巴基斯坦高超的建筑艺术。

军事力量

巴基斯坦武装部队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总兵力约 65 万人(2023 年),是南亚地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陆军是巴基斯坦武装部队的主体,兵力约 56 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海军兵力约 2.5 万人,拥有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舰艇,负责保卫巴基斯坦的领海安全。空军兵力约 6.5 万人,配备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飞机,具备较强的空中作战能力。​

巴基斯坦重视军事现代化建设,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注重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巴基斯坦是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其核力量是其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状况

(一)教育​

巴基斯坦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政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普及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女性中。​

巴基斯坦的高等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著名的高等学府有旁遮普大学、卡拉奇大学等。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二)医疗​

巴基斯坦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医疗设施匮乏,医护人员不足。政府正在努力改善医疗条件,建立了一些公立医院和诊所,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巴基斯坦的主要疾病有疟疾、结核病、肝炎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三)基础设施​

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路、铁路、电力等领域存在一定的问题。公路是巴基斯坦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总里程约 26 万公里,但高等级公路较少。铁路总里程约 7700 公里,运力不足。电力供应紧张,经常出现停电现象,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有望改善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状况。​

(四)社会问题​

巴基斯坦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恐怖主义等。贫困问题较为严重,约有 30%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较高,尤其是青年失业率,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恐怖主义也是巴基斯坦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采取措施应对这些社会问题,如实施扶贫计划、创造就业机会、打击恐怖主义等。

外交关系

(一)外交政策​

巴基斯坦奉行独立和自主的外交政策,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巴基斯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同时也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保持着一定的合作关系。​

(二)与主要国家的关系

与中国的关系:中巴两国有着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合作的重要项目,旨在促进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和地区互联互通。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与印度的关系: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关系复杂,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等存在长期的争端和冲突。尽管两国进行了多次谈判,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近年来,两国关系时紧时缓,局势较为紧张。

与美国的关系:巴基斯坦与美国在冷战时期是盟友关系,近年来,两国关系因反恐、地区安全等问题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合作关系。美国是巴基斯坦的重要援助国之一,同时也是巴基斯坦的重要贸易伙伴。

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巴基斯坦与其他伊斯兰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伊斯兰会议组织的重要成员。巴基斯坦积极参与伊斯兰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伊斯兰世界的利益。

旅游资源

1.拉合尔古堡:坐落于旁遮普省拉合尔市,是莫卧儿王朝时期的杰出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堡融合了波斯、伊斯兰和印度的建筑风格,内部宫殿、庭院、花园等布局精巧,装饰华丽,展现了莫卧儿王朝的辉煌历史和精湛建筑技艺。

2.巴德夏希清真寺:位于拉合尔古堡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同样为莫卧儿王朝所建。清真寺的建筑宏伟壮观,庭院宽敞,可容纳数万人同时礼拜。其独特的圆顶和尖塔设计,以及精美的瓷砖镶嵌和雕刻,彰显了伊斯兰建筑的独特魅力。

3.摩亨佐・达罗遗址:位于信德省,是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遗址中保存着宏伟的城墙、街道、房屋、公共设施等,见证了数千年前该地区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为研究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罕萨山谷:地处巴基斯坦北部,靠近中国边境,被誉为 “香格里拉”。山谷四周群山环绕,雪峰皑皑,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这里的居民生活宁静祥和,长寿老人众多,是旅游和度假的理想之地。

5.卡拉奇海滨: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其海滨风光迷人,沙滩宽阔,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海滨地区有许多餐厅、咖啡馆和娱乐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阳光沙滩,品尝海鲜美食。

(二)旅游特色​

巴基斯坦的旅游特色丰富多样,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方面,众多的古城堡、清真寺、古代遗址等,承载着巴基斯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吸引着大量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

自然风光方面,北部的高山峡谷、雪峰冰川,南部的海滨沙漠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登山、徒步、探险等旅游活动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较为盛行,乔戈里峰等世界级高峰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登山爱好者挑战极限。​

此外,巴基斯坦的民俗风情也是其旅游特色之一。游客可以深入当地村庄,体验巴基斯坦人民的日常生活,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表演等。​

(三)旅游产业发展​

巴基斯坦的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受到安全局势、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逐渐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旅游环境,如加强安全保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简化签证手续等。​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推进,巴基斯坦的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巴基斯坦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努力提升国家的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

尽管目前巴基斯坦旅游业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以及全球对巴基斯坦旅游资源的认识不断加深,其旅游产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旅游业的发展将为巴基斯坦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就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评论抢沙发